为深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文旅融合”的理解,推动理论知识向实地调研能力转化,2025年10月24日,国际旅游文化学院2023级、2024级旅游管理班学生由卢绍香、姚蔚蔚、单延芳三位老师带队前往花江大桥开展实践周活动。本次调研选取贵州花江大桥与石头寨作为实践活动点:花江大桥是“交通基建赋能旅游”的典型代表,展现桥梁工程如何转化为旅游吸引物;石头寨则作为布依族文化的活态载体,为学生探索传统村落文旅开发路径提供了真实场景。


出发前,带队教师在教室围绕两大核心主题展开讲解:一是交通基建对旅游发展的带动作用;二是传统村落的文旅价值新挖掘,结合案例分析花江大桥的“旅游地标属性”与石头寨的“民族文化IP潜力”,同时明确调研任务——完成大桥周边旅游配套项目与市场调研报告、石头寨非遗文化与旅游开发建议方案,为实地实践锚定清晰方向。
抵达贵州花江大桥后,同学们沿景观廊道展开实地考察,记录着大桥的景观设计、游客服务中心功能布局以及周边“桥旅融合”体验项目,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大跨度桥梁如何从“交通枢纽”转化为“旅游吸引物”,并结合观察提出优化游客动线、增加文化解说内容和丰富桥旅项目的初步设想。

在石头寨,同学们深入探访了布依族古村落,走访石木结构传统民居,观摩蜡染技艺的制作过程,聆听悠久的民族传说。通过与非遗传承人交流访谈、统计游客来源与消费偏好,大家直观感受到传统村落所蕴含的文化资源价值,以及文旅融合中“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现实难题。同学们还现场记录了蜡染文创的设计思路,为后续方案积累了丰富素材。

此次校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真实的文旅场景中切身感受“交通赋能旅游”与“文化激活乡村”的深层内涵,并构建起“理论—调研—思考”的完整闭环,助力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分析文旅现象、提出开发建议的实践能力。参与学生纷纷表示,通过实地调研,不仅掌握了旅游资源与市场调研的基本方法,也对“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有了更具体、更深入的理解。未来,将把实践收获转化为专业学习的动力,为文旅行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思考。
【责任编辑】一审(校):卢绍香 赵 敏; 二审(校):何胜仁; 三审(校):吴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