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作为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实践周教学活动之一的 “SSR青年黔绣——《民间工艺传承与创新II》结课作品展”在学院一楼开幕。本次展览以贵州民族刺绣为脉络,展示了23级产品设计班同学们的艺术创作与学术探索,呈现了一场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交融的文化盛宴,吸引了院内师生广泛关注。
展览分为“临摹·对话传统”与“创作·激活非遗”两大核心板块,共展出70余件学生作品。
第一板块“临摹·对话传统”展示出学生们通过课堂学习的基础针法,通过临摹、复刻当代著名刺绣艺术家樋口愉美子的创意刺绣纹样,学习“以纹载史”的文化密码。展区内陈列的临摹系列作品,以细腻心思还原了缎面绣、锁链绣、打籽绣、轮廓绣等经典针法,在一针一线中深化创新思维、独特风格。

学生临摹作品
第二板块“创作·激活非遗”聚焦于“自然、文旅、服饰、故事”四大主题,作品大胆突破传统刺绣创作框架,如《破茧》将苗绣技法与抽象线条解构结合,以丝线勾勒蝴蝶妈妈的生命创世之美;《翎韵》腰封解构传统苗族百鸟衣,融入可持续面料与模块化设计,探讨民族服饰的当代适应性与时尚性。
《破茧》

《翎韵》腰封

学生的部分作品
本次展览主题以“SSR”为关键词,“SSR”是流行于当代年轻社群中的热词,意为“Superior Super Rare”,此主题突出了创新守护的“稀有属性”,旨在挖掘黔绣技艺的独特价值。策展人彭于佳、李煜曟表示:“我们试图打破非遗纹样的传统呈现,让刺绣成为融入时代、融入生活的动态文化载体。”展览统筹周子月介绍,团队经过一个多月课堂内外的学习、研究和探索,采集了苗绣的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最终以青年人的视角完成了黔绣艺术创作。
指导老师谢立仪评价道:“这些作品虽显稚嫩,却展现了青年一代对民族文化基因的解码与重构。非遗的‘活态传承’不仅需要技艺延续,更需在当代语境中找到情感共鸣。”
一针一线,绣的是山河岁月的沉淀;一刀一剪,刻的是文化创新的锋芒。此次展览不仅是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总结,更是一场关于非遗未来可能性的宣言。期待这些年轻的力量,继续以匠心与创意,让传统技艺在时代浪潮中焕发“SSR”级的光彩。据悉,本次展览将延期至6月23日。
【责任编辑】一审(校):赵 敏; 二审(校):何胜仁; 三审(校):吴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