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科研与管理队伍。现有教职工70名,专任教师54名,教学管理人员16人。从学位结构看,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5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3人。校外聘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相关专业10余名专家,拥有1名特聘教授(博士),形成了以旅游管理与研究、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跨文化交际及旅游外语教学等为主体的教学科研团队。
夏江义,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副教授。曾担任过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机关党委书记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地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等。
吴佳妮,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产业发展、文化旅游品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策展等相关研究。出版专著1部,在《中国出版》《贵州民族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艺术基金、贵州省哲社等科研课题14项,参与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教育厅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等科研课题10余项。获贵州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贵州师范大学“思贤名师-教学精英”培育对象。牵头建设完成贵州省第一家高校综合博物馆,对博物馆策展,民族服饰、银饰、戏剧、乐器、传统体育用具的遴选、征集有丰富经验。参与完成各类旅游发展规划、地方标准制定10余部,参加各类地方文旅项目咨询、培训、评审、调查等60余项。担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贵州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咨询专家、贵州省发改委评标专家库专家、贵州省文物博物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高级评审委员会专家、贵州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教育厅“大旅游、大生态”产业导师团学术团团长、贵阳市旅游行业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长等。
陈明,布依族,中共党员,硕士,讲师,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2015年9月至今,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攻读传播学公共传播方向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实践及获奖:组织管理,公共传播方向。曾承担并组织实施贵州省“中国——联合国儿基会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2006-2010)、“中国——联合国儿基会学校水、环境卫生”(2006-2010)两个学校卫生项目;曾参与《转型期高校安全稳定对策研究》、《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教育引导研究——基于贵州省高校的实证分析》等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课题研究。曾获贵州省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工作者”、贵州省“春晖行动”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孙小龙,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商业化与旅游体验、旅游经济。出版专著《旅游体验要素研究-从瞬间愉悦到永恒美好》,在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PLoS ONE、Tourism Analysis、旅游学刊、人文地理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论文入选知网“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担任Tourism Management、旅游学刊、Tourism Economic等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目,省部、厅级项目6项,获得2020年文化和旅游优秀成果奖(专著一等奖)、贵州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二等奖)。参与全省各类旅游景区规划编制及策划等40余项,参加贵州省全域旅游、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等审核评定工作。
吴毅,土家族。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201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要从事旅游人类学与旅游规划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旅游规划项目50余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课题4项,主持厅级课题2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收录论文2篇。
陈椽,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担任贵州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副系主任、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副院长、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党委书记。
主要从事系统与进化植物学、藻类学、水域生态学、环境生物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社发科技攻关项目、贵阳市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曾二次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贵州省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
殷红梅,汉族,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全国高校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普通高校“金师”(教学名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参与重要的旅游开发与规划项目7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专著5部,教材4部;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排名第一),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2项(排名第一、第三),省级高校教学成果奖2项(排名第一、第三)。
张晓松,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二级教授,贵州旅游文化传播中心主任,贵州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作为世界旅游组织(UNWTO)在中国聘任的首位国际社会/文化专家,在《贵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任国际社会/文化专家;在新西兰政府援助项目“中国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项目中担任社会文化与评估监控国际专家;在世界银行“贵州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项目——《社会文化影响评估、少数民族发展计划》中担任专家组组长。主持编制中国首部乡村旅游规划《贵州乡村旅游规划》。
长期从事文化人类学、旅游学、文化/旅游产业规划、跨文化交流等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并完成以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2015年获批立项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出版专著14部,发表论文30余篇。大型学术著作《符号与仪式——贵州山地文明图典》,对贵州山地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荣获2007年度中国出版政府奖。支持《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并作为该项目贵州子课题主持人、主持贵州省教育厅125重大科技项目:《贵州少数民族手工艺旅游商品产业化研究》、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招标项目:《贵州少数民族手工艺旅游商品品牌化与产业化发展研究》等。主持的少数民族妇女手工艺遗产传承、保护和妇女自主发展能力培育公益项目:“手牵手——为了我们的女儿”,荣获2010年度上海世博会国际展览局唯一公益奖(BIE—COSMOS奖)。以上工作引起了国际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何景明,重庆市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旅游论文高引用(TOP100)作者,研究领域为乡村旅游、旅游减贫和区域发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在《旅游学刊》、《Mounta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篇,出版专著2部。在教学中开设“区域旅游发展”、“旅游资源学”、“旅游规划”、“旅游目的地发展与管理”、“乡村旅游”等课程。
1987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教育专业(本科),1997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区域地理专业(硕士),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受教育部留学基金资助,先后访学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土地经济系(2006-2007)、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地理、规划与游憩系(2014)、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人类学系(2015)。曾任教于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等。
吴晓秋,三级教授、文物博物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古代铜鼓研究会会员、贵州省第一节届妇女手工协会理事、贵州省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贵州历史与民族文化遗产、贵州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教学与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并获第八届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类三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多项。 获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奖、优秀教师、黄如论优秀教师等荣誉,“民族特色手工艺文化遗产课程教学与实践”获校级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本科教学成果二等奖。
陈永红,汉族,1988年7月毕业于贵州大学外语系,教授,旅游英语学科组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主持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项,省教育厅教育改革项目1项,主编《贵州文化之旅》教材,先后发表论文近20篇,1项教学成果获校级本(专)科教学成果三等奖,先后获第五、六、七届本科教学质量,2014年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在学校及学院的对外交流活动中起积极推动作用。在东盟旅游论坛活动期间(2012.9)参与大量口笔译工作。在与葡萄牙阿威罗项目活动中,参与协议翻译及签约仪式有关翻译工作,积极推动海外项目。
胡瑞波,厦门大学民族学博士,教授,硕导,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国家艺术类项目评审专家,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专家,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专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和参与出版专著、画册及教材8部,代表性专著及教材3部:《中国山地民族“非遗研培”体系建构与实践》、《虚拟油泥技术与旅游产品设计》、《设计素描与创新训练》;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等各类项目30余项,代表性项目3项(含参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苗族服饰共享的集体记忆与中华文化符号研究》,主持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贵州少数民族刺绣及衍生品设计人才培养》,参与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关岭三叠纪古生物遗产地保护与特色文化应用示范》课题,主持子课题《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应用》。
徐倩,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副教授,旅游管理系主任。主要从事乡村聚落地理学、山地农旅融合等研究。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多项,已完成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项;主持在研贵州省哲学社会规划项目1项、民进贵州省委项目1项、贵州师范大学课程思政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贵州省重大农业公关项目等6项。多次在CSCD、CSSCI及北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李隆虎,副教授,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2010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2013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17年7月,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兴趣及方向:饮食人类学、回族研究、少数民族文化习俗
代表作品:1.《食与权——“大跃进”时期粮食流转体制的研究》,载《社会》2011 年第五期。
2.《同一文化,不同世界?——评美洲印第安视角主义》,载《思想战线》2016年第三期。
3. 《何为“清真”?——猪肉禁忌与族群关系》,载《文化纵横》2017年第二期。
4.《功德:不求回报的礼物?》,载《西北民族研究》2017年第二期。
5.《农村公共食堂与大饥荒》,载《社会发展研究》2017年第二期。
刘心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酒店管理系主任。本科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务英语专业,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商学硕士,复旦大学旅游管理博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贵州蜡染)传承基地成员,国家级二星侍酒师。主要研究方向:节事旅游、会展管理、非遗保护与传承、民族民俗文化。独立主持厅级课题2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一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犹静,汉族。1991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世界语专业,1998年毕业于日本新泻大学经济学专业,2001年毕业于日本新泻大学农业经济学专业。博士,副教授。主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参研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基金项目1项;撰稿、统稿《贵州日语现场导游考试指南》,发表《浅析日本旅游物流服务》(《中国商贸》)、《关于施洞“姊妹节”旅游的综合性营销的研究》《喀斯特文明研究(第一辑)》(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村民自主发展能力及传统农耕技术与文化对贵州乡村旅游产业的影响》等论文近10篇。编写著作《贵州乡村旅游技术指导系列丛书—怎样让城里来的客人吃得好?》(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担任“第七届中国影视人类学学术研讨会暨2014年中国影视人类学年会”的日语翻译及承担会务工作。
禄佳妮,彝族。2002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副教授,副编审,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主持并完成省级课题3项,厅级课题1项,发表《保护贵州民族医药文化 促进贵州经济快速发展》、《论梵净山佛教文化遗址保护的现代意义》等论文10余篇。出版《贵州乡村旅游的开发与管理》、《贵州回族文化大观》、《贵州道教史》等著作4部,其中2部为专著。其中著作《贵州回族文化大观》获贵州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2012年-2014年曾任贵州省教育宣传中心负责人、贵州教育期刊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完成了原报刊社的文化体制改制任务,组建贵州教育期刊发展有限公司。
王媛媛,贵阳人,浙江大学旅游管理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已发表论文二十篇,其中论文见刊在旅游学刊、SSCI、国际英文会议;出版专著一部、旅游培训教材一本;主持贵州省教育厅课题两项。现主要从事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者行为学方面研究。
田素美,汉族,传播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华夏文明传播与话语权研究、民族文化传播、人际传播、文化产业管理等。主持并完成省部级、厅级项目3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各级课题10余项。在《现代传播》、《青海民族研究》、《宏德学刊》、《西藏研究》、《华夏传播研究》《东南传播》等核心期刊及重要期刊发表论文共2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6部。主讲课程为《文化产业概论》、《文化产业管理概论》、《贵州民族文化遗产》《传播学》、《新闻学》等。
许钢伟,河南郏县人。毕业于中山大学,民俗学博士,副教授,中国傩戏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厅级项目3项,出版学术专著1本,在《文化遗产》《世界宗教文化》《广西民族研究》《贵州民族研究》《中华文化论坛》《戏剧文学》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曾荣获第二届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奖(2013)、 贵州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8)等。
戎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硕士毕业于法国EDHEC金融学专业,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公司金融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与金融分析、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研学旅游。独立主持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1项、民进贵州省委招标课题1项及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项,作为核心成员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贵州省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贵州省理论创新招标课题及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招标项目等多项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获聘为贵州贵安新区创新创业导师,入选教育厅“贵州省首批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兼任某私募股权投资管理公司项目分析师,持会计证、贵州省普通话测评员等资格证书,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获国家级、省级奖项若干。
单延芳,汉族,2001年本科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硕士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教学课程论(经济学方向)专业,副教授,四川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博士,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承担省部级项目1项,厅级项目3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具备导游资格证,旅行社经理资格证,多次在各地州市举办旅游礼仪培训讲座,获得好评。
马静,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于少数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持国家、省部级和地厅级课题4项目,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校级思贤名师“教学新锐”荣誉称号。主讲课程《文化经纪理论与方法》、《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概论》等课程。
赵星,汉族。2002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本科专业,2005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硕士专业。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五级副教授,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获旅游社经理资格证。先后主持并完成省级纵向科研项目3项,厅级纵向科研项目6项,承担省级和厅局级横向科研项目及相关旅规划19项。发表《“十一·五”以来贵州省旅游景区人才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贵州喀斯特聚落文化类型划分及其特征研究》等论文17篇。获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四)。受贵州省科技厅、贵阳市科协邀请,多次担任省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组专家。
李南,汉族,2006年贵州大学美学专业毕业,硕士,副教授,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贵州师范大学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研究所副所长,导游学科组主任。获旅游行业岗位培训证书(旅行社总经理岗位),高级导游员。1993年至2004年曾任职贵州省中国旅行社门市部经理。入选国家旅游局第四批“名导进课堂”师资库。常年参与贵州省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工作和导游人员在职继续教育工作。
高雅杰,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管理学硕士学位,副教授。曾主持完成厅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2项,在研基地课题1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教育部课题1项,参与在研国家课题1项。理论文章曾获得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征文活动一等奖,多次获得校级征文活动三等奖等。
周林,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贵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0年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体演文化教学法”。主要从事旅游英语翻译与教学、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旅游目的地管理等研究。主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发表《“体演文化”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体演文化”教学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贵州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等论文近10篇。先后荣获黄如论优秀教师奖、第二届,第十届、第十一届教师教学质量奖、贵州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参加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获职业教育组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教学技能大赛进入决赛。
陈鹏,硕士,副教授,广告策划师。主讲课程《市场营销学》、《广告策划学》。主持课题:贵州省教育厅规划项目《基于建构主义范式取向的观光农业旅游吸引物研究——以贵阳市观光旅游为个案》。发表学术论文《贵州旅游广告发展状况浅析》、《旅游广告研究综述》、《旅游广告诉求策略研究》、《旅游广告口号创作思路探析》、《非主流广告文案在旅游营销中的应用研究》、《基于5W模式的旅游目的地音乐营销策略研究》、《旅游业转型升级期贵州旅游业发展思路浅析》、《酒店员工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向关系研究——来自贵州省贵阳市酒店行业的实证调查》。
张楠,汉族。2003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2007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世界史专业,硕士,副教授。主持贵州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级项目2项,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项,发表《论清代官僚制度中体现的孝观念》(《中州学刊》)、《论孙中山的革命坚定性》(《学术探索》)等论文13篇。先后荣获贵州师范大学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年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吴莎,侗族。2006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副教授,获会计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贵州省普通话测评员资格证书。主持厅级项目1项,发表《扶贫生态移民文化变迁——基于对榕江县古州镇丰乐移民新村调研》(《贵州社会科学》)、《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效应分析及优化探讨》(《管理学家》)、《贵州茶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探究——以凤冈茶旅游开发为例》(《旅游纵览》)等论文10余篇。
周娜娜,硕士,毕业于Luton University,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酒店管理学科主任,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服务管理,创业管理。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若干,其中CSSCI收录一篇,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收录二篇。曾指导学生参加贵州省创业创新科研项目三项,均结题,并获“优”等级。
邓映红,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教材2本,主持及参与的各类课题的研究。持有国际旅行社总经理资质,国家导游员。在教学之余,长期从事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培训等工作,历任贵州省全国导游资格考试考官。
工作以来,除了完成本职教学工作,一直坚持学习和创新,关注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积极发表学术论文,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期望实现以教促研,以研促教,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质量。
杨源,汉族。2009年毕业于贵州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信息系统、旅游电子商务。参与完成贵州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发展基金资助项目《基于VRML的网络虚拟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参与《计算机辅助教育》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教学网站的制作。参与贵州省科技厅“ 网络虚拟实验智能指导与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计算机辅助教育》课程实验环节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获2013年贵州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2012年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参与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教学软件获2010年贵州省多媒体课件制作三等奖。荣获2012年度贵州师范大学黄如论优秀教师奖并多次获贵州师范大学教学质量奖提名。参加贵州省现场导游考试改革项目,完成中、英、日、法文的抽题软件的制作以及人员的培训工作。参编2部教材,发表论文近10篇。
杨婷,贵州铜仁人,土家族,中共党员,副教授。2008年7月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教师,担任公文写作、中国文化与艺术鉴赏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小说评论》、《山花》、《赤峰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刘筑蓉,硕士,副教授,2006年暨南大学毕业后赴英国利兹大学深造,获国际商务理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旅游英语教学、文化传播、少数民族文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教育厅基地项目一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若干,其中cssci收录一篇,北大核心收录三篇。曾先后获得第九、十一及十二届贵州师范大学教学质量奖。
姚蔚蔚,副教授,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贵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09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服务管理。主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先后荣获第十届教师教学质量奖、第二届全国旅游院校优质课程说课大赛旅游管理专业组优秀奖。指导学生参加教学技能大赛及创新创业大赛多项。长期从事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辅导培训工作,历任贵州省全国导游资格考试考官。
沈怡君,硕士,副教授。本科毕业于新西兰梅西大学,硕士毕业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商学院,现于北京交通大学攻读企业管理博士学位。承担厅级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级课题一项。发表论文十余篇,SCI,CSSCI收录各一篇。曾获贵州省职教学会一等奖及贵州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论文类三等奖。
龚婷,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酒店管理系教工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美学、文化学等研究,在《思想战线》、《贵州社会科学》、《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等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4篇,中文核心期刊3篇,《新华文摘》论点摘编1篇,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美学》全文复印1篇;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正在参与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独立完成的1项成果获贵州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1项成果获贵州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得第十三届“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奖”,多次获得“优秀党员”称号。
程雯,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法国马赛大学,主要从事乡村旅游、旅游规划研究。全国旅游民宿等级评定专家、贵州省乡村旅游标准化等级评定与复核专家,贵州省温泉度假地、省级旅游休闲街区、A级景区评定专家。贵州省法语导游、外语现场导游考试法语主考官,中级旅行策划职业技能教学培训师、高级礼仪培训师、CAFA葡萄酒侍酒师。主持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期评估、贵州省教育规划课题、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进贵州省委等厅级课题8项。参与国家社科、省部级课题、编制规划1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第九届”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奖”,指导学生参加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5项、指导学生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贵州省红色专项省级三等奖、第十八届“挑战杯”贵州省红色专项省级一等奖和三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省赛三等奖、校赛一等奖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省赛二等奖、贵州省第二届“一码贵州乡村振兴杯”大学生电商直播大赛省级三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红色旅游营销方案设计组西南地区二等奖。
董宝玲,1984年生,陕西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博士。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评审专家库专家Heritage Science , Evironment Development,and Sustainability匿名审稿专家。主要从事旅游地理、旅游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红色旅游、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方面的研究。期间多次主持和参与10余项纵向科研项目,参与10余项文化旅游横向规划项目,在SCI 、CSSCI、CSCD、北大核心及省级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张玥唯,副教授,社会学博士(在读)。硕士毕业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设计管理专业,博士就读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专业。文化部/财政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重点人才库成员,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意设计人才,贵阳市高层次新型青年社科文艺人才,贵安新区双创导师。主持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贵阳市高层次新型青年社科文艺人才培养及项目1项和贵州师范大学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等。研究成果荣获贵州省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贵州省第四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参与)和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主持)。国内公开发表CSSCI、北大核心和其他知网收录的论文10篇及多项省厅级批示。主要研究方向:文化社会学和劳动社会学。
杨洋,厦门大学旅游管理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社区旅游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与康复性景观体验。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旅游酒店管理类六大顶刊发表论文3篇,在国内旅游权威期刊《旅游学刊》发表论文6篇,在《地理科学进展》《人文地理》《世界地理研究》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出版专著1本。同时,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1项,当前主持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重点项目1项,另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另外,担任Tourism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旅游学刊》、《旅游科学》等学术刊物匿名审稿人。指导本科生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贵州省一等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二等奖等。
胡馨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喀斯特地区多民族地区社会时间耦合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喀斯特地区民族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项目“喀斯特石漠化贫困地区文化生态与发展研究——以贵州省平坝县桃花村为例”;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国家民委贵州师范大学多民族文化融合与区域发展研究基地,贵州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项目“中华文化整体观与岑家梧贵州民族研究”,贵州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西部一流专业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子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旅游管理)建设子项目“地方性视域下《旅游文化学》课程改革研究”;参与中美合作项目“俄亥俄州立大学(OSU)美国国家汉语旗舰工程高级语言评估,ALPPS Stud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参与国家重点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省级规划项目多项。主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旅游管理类特色教材《旅游文化学》;发表CSSCI/北大核心论文多篇。主讲《旅游文化学》课程获批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金课”;获第八届、第十三届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奖,贵州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
吴洁,苗族,管理学博士。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方向:研学旅游;食农旅游;饮食文化。科研项目:参与跨国合作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参与省级项目1项,参与市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在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人文地理》、《旅游研究》刊物发表论文3篇。担任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等刊物的匿名审稿人。社会实践: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调研员(2017年,2018年)。
安芮,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主要从事西南民族文化、文旅体融合发展、农文旅一体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研究,曾发表CSSCI、北大核心等多篇文章,主持贵州省民委课题及参与国家民委重点课题、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广东省横向课题等。除人类学研究外,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研究、单位社区活化、少数民族社区治理、社会工作本土化亦有实际经验。
杨冬霞,布依族。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副教授。教龄30余年,1983年6月-2002年11月在贵州大学任教,主讲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自然辩证法》等课程。2002年12月至今,在贵州师范大学主要担任《西方经济学》《会计学》《旅游项目管理》,兼任《管理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社会保障概论》《管理心理学》《旅游心理学》《会展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审计学》《国际商务》《邓小平理论》《旅游品牌策划与管理》《会计电算化》《公共关系》等17门课程教学。自编了《项目管理》《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3本教材,已供10多个班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