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为丰富课堂实践内容,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副院长孙小龙、研究生导师程雯、吴洁博士、辅导员龙婧等4位老师带队,2024级旅游管理(MTA)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专业同学前往贵阳市花溪区天河潭研学实验基地,开展了一场融合专业实践与行业洞察的移动课堂活动。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学校校友、产业导师以及启黔之窗负责人申学舟先生担任主讲嘉宾,通过实地参访与深度分享,为同学们搭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平台。

在导师申学舟的带领下,同学们首先参观了天河潭研学实验基地的核心功能区。实地了解了如何将在地资源转化为教育载体的创新实践,直观感受到启黔之窗“拥抱贵州,体验世界”的运营理念。

作为深耕贵州研学领域九年的行业先锋,在随后的专题分享中,申学舟通过线上直播和线下课堂,系统解析了贵州省研学实践的发展历程以及研学旅游行业的未来趋势。他特别强调了贵州研学旅游“深挖在地文化,创造深度体验”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同学们关注的行业发展方向,申学舟指出当前研学旅游正从“观光式”向“沉浸式”转型,非遗活化、科技赋能与生态教育成为三大主流趋势,而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与自然禀赋为这些领域提供了广阔空间。他特别提到,启黔之窗开发的侗族大歌深度体验、FAST天文课程等项目,正是响应了市场对高品质、专业化研学产品的需求。

申老师强调研学机构需在课程研发、师资认证、安全保障等方面建立标准化体系,同时保留文化体验的温度与灵活性。他鼓励同学们发挥专业优势,未来在研学产品设计中注重“在地性、互动性、教育性”的三重融合。

参与同学纷纷表示,通过亲身体验与导师点拨,不仅深化了对研学旅游产业的认知,更明晰了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路径。
学院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依托校友资源与行业网络,构建更多“行走的课堂”,助力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提升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为文旅融合与非遗保护领域培养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责任编辑】一审(校):龙 婧; 二审(校):何胜仁; 三审(校):孙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