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院杨洋副教授携团队成员完成的论文《批判植物地理学下游客疗愈景观体验与多物种疗愈空间实践》被《旅游学刊》接收并在线发表。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滨海目的地旅游疗愈体验的测度与形成机制研究:基于赋能场所视角”(72462010)、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建设资助“西南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基因提取技术与创新应用实验室”(黔教哲[2023]04号)和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贵州山地城市公园癌症康复景观设计与营造示范研究”(黔科合支撑[2022]一般254号)共同资助。

此处插入图1
文章基于批判植物地理学理论,以贵州万峰林为案例,探讨了游客疗愈景观体验及其与多物种疗愈空间实践的互动机制。研究表明:(1)游客的疗愈景观体验全然嵌入植物的能动性与跨文化的相遇中,人的疗愈景观体验意义通过山地生命秩序和生态分层得以构建。油菜花的自然和社会时间特征触发游客与山地生命秩序的协调;油菜种植所承载的山地生态分层的农耕文化唤起游客对自然的敬畏。(2)游客通过乡土感官互动实现植物与人的协调,深化对植物时间伦理的理解,建立与自然循环的深层联结,并以此获得疗愈效果。(3)植物有限的能动性制约了多物种疗愈空间实践,进而影响游客与植物相遇时的疗愈景观体验质量;植物并非处于绝对被支配地位,而是作为具有“智慧”的反抗者,在与人类共同构建的网络关系中展现其能动性,传递疗愈精神,并促进多物种疗愈空间的向善实践。该研究旨在为批判植物地理学以及旅游疗愈景观体验分析提供新视角,并为旅游地自然生态维序、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此处插入图2
《旅游学刊》是贵州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类高水平中文学术期刊分类B1级期刊,是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权威期刊》,在旅游领域中文学术期刊中拥有极高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声誉。
【责任编辑】一审(校):杨 洋; 二审(校):何胜仁; 三审(校):孙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