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性文本
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动态 >> 正文

国际旅游文化学院组织研究生赴安顺屯堡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作者】    【来源】  【日期】2016年11月28日 08:47  【点击】[]

拜访六百年屯堡 感受大明江南风  

——国际旅游文化学院组织研究生赴安顺屯堡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六百年屯堡东望江淮传承史册,九千里征程西来云贵成就江山一统。”六百年的屯堡,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六百年江南风在此凝固,我们仿佛穿越到大明朝。为了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科研实践水平,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旅游规划与战略》课程教师张晓松教授带领我院硕士研究生十余人于2016年11月25日赴贵州安顺屯堡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师生一行先后考察走访了本寨、云山屯、天龙屯堡以及天台山等安顺屯堡代表性景点。

首先参观考察的是本寨。由于地处云峰八寨大本营所在地,本寨由此得名。本寨始建于明初,是众多屯堡寨子中“军屯”的典型代表,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巷道中遍及结合江南封闭式“四合院”建筑的房屋,体现了屯堡军营“家自为塾,户自为堡”的石头建筑风格;寨中原有用于军事防御的碉楼九座,现存七座,是屯堡村寨中碉楼最多的一个村落。来本寨的游客络绎不绝,屯堡人600年前江南人的生活习俗无不夺人眼球。

张晓松教授为学生讲解

接着,大家又来到云山屯。云山屯建于明初,据滇黔古驿道之要冲而建,始为“军屯”,屯田制度衰退后随商贾巨富涌入逐步形成“商屯”,为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屯堡村寨,是众多屯堡村寨中商屯的典型代表。自建成以后,几经战乱和自然侵蚀,常有修葺和增建。但屯门和屯墙、街巷布局、商铺宅院以及自然生态环境保存完整,犹如一部古代屯田文化的百科全书。民国时期最为鼎盛繁华,是“最大的、最完整的明初文化村落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这里,同学们都被如诗如画般的风景所叹服,驻足观看,拍照留念。

天龙屯堡于2009年4月被国家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同时也是“中国屯堡文化之乡”、“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天龙古有“滇之喉、黔之腹”之称,元代就是有名的顺元古驿道,是云南通往江南的重要关隘和驿站,明代称为“饭笼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天龙屯堡文化传习馆,大家纷纷被屯堡仔仔们精彩纷呈的安顺地戏表演所吸引,现场气氛热烈,离别时大家争相和小演员们合影留念。陈先松先生是他们的老师,也是目前安顺地戏唯一传承人。他向大家讲述了“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安顺地戏”的故事,并现场即兴展示了屯堡地戏的三种不同唱法,他对屯堡文化的无比热爱和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共鸣,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地戏传承人表演

此次活动的最后一站是天台山。天台山伍龙寺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高60米,海拔1440米。山虽不高,其势陡峭,寺庙依山而建,空间布局巧妙,被中外学者誉为“山地石头建筑的绝唱”。相传,吴三桂曾携陈圆圆多次到达该寺。伍龙寺作为屯堡古寺庙建筑的典范,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离别时,同学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踏上归途。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但同学们收获颇丰,思考良多。通过实地调研,同学们发现屯堡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特色鲜明,但随着当前社会转型,其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巨大挑战,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更好地开发屯堡,从新的角度和路径为传承、弘扬屯堡文化寻找突破口,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我院以后将继续积极开展研究生课程课外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