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性文本
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动态 >> 正文

非遗传承人群蜡染设计能力提升班之文化遗产与民族学、人类学的关系
【作者】    【来源】  【日期】2016年12月21日 09:05  【点击】[]

12月20日,国内知名佤族研究专家郭锐教授,给蜡染传承人提升班的学员,作了《文化遗产与民族学、人类学的关系》的讲座。

郭锐教授首先分享了如何学习的方法,他告诉学员要带着头脑去听课,哪怕只有一句话触动你,这样的学习也是有意义的。

郭教授认为,祖先创造的东西不能轻易简化,他生动地以“爱”字为例,原来繁体字中间有一个“心”,变成简化字后成了无心之爱。他说:“古诗有云‘为有源头活水来’,必须要有活水才能有生命力。文化多样性是多少代人类文化的结晶,这是经验科学,保存和保护好它,人类就找到了基石,创新发展才有基础。”

郭锐教授重点介绍了联合国对非遗保护经历的四个阶段。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人类学以学术研究为主——提出有形无形文化遗产,非遗有了理论基础——《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保护文化多样性,是全人类共同遗产。

郭教授最后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共和”,是56个民族的共和,文化多样性是我们精神的土壤,有了文化根基,我们才会保持健康发展。

下午实践课,本期同学迎来一位特别的参观者,尼日尼亚留学生白很力,你看他被我们的蜡染课深深吸引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