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性文本
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动态 >> 正文

“贵州少数民族刺绣及衍生品创新拓展应用研修班”开班典礼举行
【作者】    【来源】贵州情韵  【日期】2023年08月27日 13:03  【点击】[]

2023年8月26日,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贵州师范大学主办,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承办的2023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贵州少数民族刺绣及衍生品创新拓展应用研修班”开班典礼在贵州师范大学举行。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王竹,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龙佑铭,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吴佳妮、党委副书记陈明、胡瑞波教授、办公室主任谢兴润、办公室副主任郑亚玲、杨晓英老师及20名非遗传承人学员出席开班典礼。开班典礼由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副院长孙小龙主持。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王竹致辞时表示,传统工艺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思想不可替代的特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最古老和最先河的重要文化传统,是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少数民族刺绣深深浸润在贵州各世居民族的生活中,是贵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融汇了汉、苗、水、侗、布依等多个民族的多元文化智慧。2023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贵州少数民族刺绣及衍生品创新拓展应用研修班”紧扣贵州多民族聚居的特征,围绕着刺绣、工艺等培训工作,是增强文化认同、民族自信、提升技艺、拓展应用的有效举措。

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吴佳妮致辞时表示,2023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贵州少数民族刺绣及衍生品创新拓展应用研修班”是基于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贵州少数民族刺绣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苗绣、侗绣、水族马尾绣更是其中的精华代表。贵州少数民族刺绣被誉为“东方古老的艺术之花”,它源远流长、千姿百态,承载了贵州多民族聚居地各少数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取长补短的过程。通过此次培训开展,有助于贵州少数民族刺绣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推动民族地区文化繁荣发展,推动贵州少数民族刺绣在当代生活中的传承、发展与创造性转化。

来自贵州省台江县的非遗传承人学员代表石柳莎发言说,自身13年的非遗传承之路虽然辛苦,但是能把家乡的手工艺转化成服装和生活用品,很幸福、很受益。参加此次研修班学习更有利于提升、提高自己。

据悉,2023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贵州少数民族刺绣及衍生品创新拓展应用研修班”培训时间自2023年8月26日持续至9月24日;该培训项目从尊重非遗传统文化出发,围绕学员文化背景,着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发挥自身的文化优势,提升传承人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拓展专业技能,进一步的培养传承人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提高传承人的审美水平和创作技能,促进贵州少数民族刺绣及衍生品创作走进现代生活,为传统技艺类项目的传承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该培训项目围绕“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围绕“理论讲授、实际操作、考察与观摩、主题创作与展示”四大模板,结合高校学术资源和教学资源,通过学习专业知识、研究技艺和技术、开展多形式的交流研讨与实践,帮助非遗项目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提高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实现为民族文化传承和为生活创新。同时,推动相关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一审(校):谢兴润; 二审(校):何胜仁; 三审(校):吴佳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