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性文本
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动态 >> 正文

会议综述|第二十三届全国高校旅游学院院长、系主任及专业负责人联席会顺利召开!
【作者】    【来源】旅游圈巡旅  【日期】2025年04月21日 21:00  【点击】[]

会议前言 Conference Preface

2025年4月18-20日,第二十三届全国高校旅游学院院长、系主任及专业负责人联席会在成都顺利召开,会议吸引了全国32个省市治自区及特别行政区的170余所高校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会议由教育部旅游管理专业国家虚拟教研室·全国高等学校旅游院校联盟、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共同主办,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承办,四川省等省市自治区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四川国际品牌传媒有限公司协办。会议围绕“全方位创新助推旅游教育强国建设”主题展开深度研讨,旨在推动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革新。

4月19日上午,会议正式开幕,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宋雪茜教授主持开幕式。教育部旅游管理专业国家虚拟教研室主任、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马勇教授,教育部高教司原二级巡视员、人文社科处原处长张庆国,四川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戴作安,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宋俊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沈火明教授等分别致辞。马勇教授表示,在过去27年里,联席会已成功举办22届并取得丰硕成果,在此基础上孵化了一批高质量教学成果、国家教学名师等。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当下,本届联席会的召开将为全方位创新助推旅游教育强国建设做出新的积极尝试。

开幕式 

张庆国在致辞中指出,要以“数字赋能”为引擎,重塑旅游教育新生态,以“产教融合”为锚点,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同频共振,以“文旅融合”为使命,厚植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让高校成为中国旅游创新发展的策源地、人才涌流的新泉眼,为中国建设旅游强国贡献力量。致辞结束后,大会组委会为本次会议的主题演讲嘉宾、主持嘉宾、承办方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协办方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颁发了感谢状。同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旅游分社社长李欢向会议承办方捐赠旅游类图书300册,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刘敦虎教授代表承办方接收捐赠。

 

会议合影  

主题演讲环节由西南财经大学张梦教授、桂林理工大学程道品教授、海南大学何彪教授共同主持,来自南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在内的16位嘉宾发言。观点如下:

01   虹 教授丨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徐虹教授作了题为《立德树人增能下的南开旅游教育创新探索》的主题演讲。演讲以锚定时代使命、立德树人实践、教育增能创新、未来行稳致远四个方面为切入点,分享南开旅游教育的创新探索成果,强调要基于行业改革背景,将南开“爱国主义之魂”贯穿本科人才培养全方位全过程,以支撑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打造“三维融通、五育并举”的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据此提出从3大类9大能力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为南开旅游教育增能,从而培养出“脚踏文化厚土,手握世界罗盘”的新时代人才的专业建设方案。

02 张环宙 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

浙江外国语学院张环宙教授作了题为《拥抱人工智能变革新机遇构建文旅教育“五二”新模式》的主题演讲。演讲基于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全球旅游产业格局的背景,针对当前文旅教育面临的系统性挑战,提出了文旅教育综合改革创新模式——“五二”模式,即前两年职业素养、后两年专业素养、双外语、双哲学、双技能,分享了文旅教育改革实践成果,提出了构建完整的实践路径、做好复合能力培养的“新文科”文章、做好实践教育的“产教融合”文章等多课堂联动方法。

03邓爱民 教授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邓爱民教授作了《旅游管理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细化的做法和经验》的主题演讲。演讲深入剖析时代背景,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强调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04张宏梅 教授|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科学》主编张宏梅教授作了题为《期刊建设与一流科研人才培养》的主题演讲。演讲围绕旅游领域展开探讨,介绍一流科研人才判断标准,阐述期刊在人才培养中的多方面作用,以期刊集群化、数字化发展趋势为背景,提出了学会牵引,集群发展、顶层设计,融合发展、学术引领,服务需求等期刊集群建设思路,最后分享了《旅游科学》的实践探索成果。

05  玺 教授|澳门城市大学

澳门城市大学李玺教授作了题为《产学融合视野下的澳门旅游高等教育——从“服务澳门”到“赋能湾区”》的主题演讲。演讲从教育、资源、品牌和认知四个方面对澳门文旅产业的四大特性作了整体性介绍,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提出了澳门旅游产学融合的三大驱动力,即引领力、外压力、内驱力,最后以痛点导向、战略协助、互惠共赢的基本理念为导向,提出了“桥梁”和“教育”双向赋能路径。

06罗盛锋 教授丨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罗盛锋教授作了题为《智慧旅游管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演讲。演讲以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概况为切入点,结合“数字中国”、“新文科”、“文旅融合”、“创新驱动”背景,围绕桂林理工大学的办学历史、改革历程及人才培养改革成效。切实提出:以AI技术为引擎,重构跨学科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3项未来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发展的具体思路。

07王春雷 教授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王春雷教授作了《会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与旅游类专业建设的机遇和挑战》的演讲。演讲从会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底层逻辑出发,详细阐述了旅游和会展之间的关系,据此构建会展引擎-技术应用-商业载体-旅游延伸-传播引流-文化内核的六维驱动模型。通过分析融合发展对旅游旅游类专业人才从“服务执行者”到“跨界整合者”的需求变化,指出会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中旅游类专业建设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08 万绪才 教授丨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万绪才教授作了《博士点创建与学科建设》的演讲。演讲围绕南京财经大学管理学科发展历程和博士点申报的学科建设要领分享南京财经大学博士点创建与学科建设的经验。强调博士点申报需聚焦“3W”问题,即“Why”(需求、特色优势、不可替代性)、“What”(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生就业、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与“How”(人才定位、培养目标、工作思路、思政教育)。提出博士点申报需提前系统性谋划布局、依托学校特色优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四位一体化聚焦发展。

09宋雪茜 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宋雪茜教授作了题为《数智绿色驱动,产教工文协同旅游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的主题演讲。演讲对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学校学院特色作了整体性介绍,以“学科-产业”供需脱节、“学用断层”能力悬浮、“工文交叉”虚而不实的行业产业需求为背景,进行了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提出跨学科、跨学院、跨边界的MTA课程体系与师资体系的同步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建立和发展智慧化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等人才培养方法。

10薛兵旺 教授|武汉商学院

武汉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薛兵旺教授作了题为AI大模型赋能文旅产业大发展》的主题演讲。演讲从游客、文化、企业和AI技术四个方面论证了AI技术与文旅融合的逻辑和理论依据,以案例分享的形式说明AI技术对文旅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薛教授表明AI技术落地也存在数据困境、算力瓶颈和伦理隐忧等突出问题。最后,薛教授结合文旅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政企协同、伦理规范和数据治理等文旅发展的破局之道。

11  非 教授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陈非教授作了《价值转向:“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变革的思考与探索——一个现实需求的视角》的演讲。演讲聚焦于“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价值转向,指出在旅游强国建设背景下,传统旅游教育面临专业存在理由“消失”的困境,亟需转型。同时,研学旅行事业蓬勃发展,相关政策推动其与素质教育深度融合,为旅游教育转型提供契机。陈非提出“研学导师”培养方向,强调“旅游+教育”与“教育+旅游”的契合,主张借新文科建设东风,实现专业从传统旅游教育向研学旅行教育的转型,推动专业高质量发展。

12李江敏 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江敏教授作了题为《知行合一 以文化人 文旅场景思政育人路径》的主题演讲。演讲以文旅场景思政育人的机遇挑战为背景,从党建引领、专业建设、平台支持、教学实践和成效互哺五个方面,分享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于文旅场景思政育人的探索成果,提出了构建知行合一的育人形式、创新沉浸互动的数智场景、搭建多元集聚的育人平台等具体的文旅场景思政育人的建构路径。

13吴佳妮 教授丨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吴佳妮教授作了“一核两基三强四向”模式培养旅游类人才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的演讲。演讲围绕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的基本概况指出学院在现代旅游业进入“品质需求引导供给创新”时代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通过构建“广义”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着力实施“三强化”教学改革、坚持课题驱动、兴趣激发、以赛促学、项目实践四个导向,搭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并列举多项已落实的相关创新管理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14 教授|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毛焱教授作了题为《旅游管理“三维三融”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的主题演讲。演讲围绕知识、能力、素质三维拓展体系,阐述课程体系优化、综合能力培养、国际视野培养等要点。同时,剖析科教、产教、赛教三融合实践路径,包括科研赋能教学、多方协同育人、竞赛反哺教学等,强调以科研提升教学水平、以产业带动实践锻炼、以竞赛激发创新活力,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助力专业建设与发展。

15廖民生 教授|西安工商学院

西安工商学院廖民生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助力海岛旅游和旅游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演讲结合海岛旅游实际,阐述人工智能在智能导览、数据分析、安全监控等方面的应用,如精准行程规划等,提升游客体验。同时剖析其面临的挑战,包括技术准确性、成本投入、就业冲击及数据隐私等。据此,提出构建应用型教学体系,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海岛旅游智能化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16李 欢 旅游分社社长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旅游分社李欢社长作了《服务创造价值——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文旅教育出版》的演讲。演讲围绕“服务创造价值”主题,系统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在文旅教育出版领域的创新举措与丰硕成果。李欢社长详细阐述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旅游分社如何构建完善的文旅教育出版服务体系,出版了400余部旅游类教材、200多部文旅类学术著作,并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推出华中云教材平台,为文旅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还介绍了该社在赋能教育、国际出版合作等方面的积极探索,致力于通过创新和数字化赋能文旅教育,推动行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

大会还设置了5个专题发言会场,江汉大学黄其新教授、桂林理工大学王荣教授共同主持第一分会场:AI赋能旅游专业建设与数字文旅人才培养实践,河北经贸大学孙振杰教授、湖南工商大学何天祥教授等分别发言。暨南大学朱明芳教授、昆明理工大学李媛媛教授共同主持第二分会场:思政育人与课程建设创新,塔里木大学李俊教授、吉林工商学院赵凌冰教授等分别发言。云南财经大学晏雄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孙艳玲教授共同主持第三分会场:一流专业建设与产业协同创新(1),昆明学院田芙蓉教授、四川农业大学胡家镜教授等分别发言。广西民族大学李伟山副教授、武汉轻工大学郭田田副教授共同主持第四分会场:一流专业建设与产业协同创新(2),海南师范大学陈才教授、青海民族大学王玉峰教授等分别发言。江西财经大学胡海胜教授、华侨大学侯志强教授共同主持第五分会场:旅游特色人才培养实践与模式优化,湖北大学李志飞教授、贵州财经大学胡北明教授等分别发言。

分会场1:AI赋能旅游专业建设与数字文旅人才培养实践

分会场2:思政育人与课程建设创新

分会场3:一流专业建设与产业协同创新(1)

分会场4:一流专业建设与产业协同创新(2)

分会场5:旅游特色人才培养实践与模式优化

4月19日晚上,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召集,组织了旅游管理类专业国家规划教材与课程数字化开发研讨会,40余位嘉宾受邀参加。

旅游管理类专业国家规划教材与课程数字化开发研讨会

4月20日上午,大会设立的6个圆桌对话分别开展。宁夏大学王磊教授、新疆大学谢霞教授、青海民族大学王玉峰教授、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孙国霞教授、云南财经大学谭庆莉副教授、四川旅游学院王汝辉教授分别担任主持人。来自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等的34位嘉宾参与研讨。

圆桌研讨1: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与AI挑战

圆桌研讨2:一流科研人才培养实践与创新

圆桌研讨3:思政融入推动专业高质量发展

圆桌研讨4:AIGC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机遇与挑战

圆桌研讨5:课程建设与学生竞赛能力培养双融双促

圆桌研讨6:旅游实践教学活动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闭幕式上,首先由圆桌论坛各主持人报告了研讨议题的主要观点。接着马勇教授对本次大会做系统性总结,高度赞扬此次会议是充满信心的大会,希望各院校合作交流,助推旅游高等教育行稳致远。宋雪茜教授代表承办方致答谢词,下一届承办方重庆交通大学张玉蓉教授邀约与会嘉宾明年继续相聚重庆。

下一届承办方重庆交通大学张玉蓉教授发言

会议期间,43所参会院校举办了人才引进与招聘对接活动,吸引了一批博士及与会嘉宾的关注。此外,四川省巴中市、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等做了文化和旅游资源推介,得到与会嘉宾的广泛好评

人才引进与招聘对接现场   

文化和旅游资源推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