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文化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党建工作  人才培养  MTA教育  科学研究  教学管理  实习实训  国际交流  招生就业  学生工作  学院新闻 
首页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学院动态 
 专题新闻 
 English 
专题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新闻>正文
贵师人在两会丨殷红梅代表参加贵州代表团第四次全体会议发言实录
2019-03-13 11:36   贵州日报

 
undefined      


3月7日下午3点,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举行团组开放日活动。以下为全国人大代表、我校民进支部主委殷红梅教授在会上发言全文实录。


undefined      


殷红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

  我是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的殷红梅。今天审议的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我完全同意。前天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政府面对困难,有担当;稳中求进,有举措;充分体现了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执政为民,我也完全赞同这个报告。作为一名来自西部贫困省份的代表,特别关注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以旅游为核心的产业扶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旅游扶贫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近年来,贵州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脱贫攻坚与绿色发展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整合资源,部门联动,统筹推进。从而,充分挖掘了乡村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强力引进了社会资本和经营主体,加快了乡村旅游与教育、科技、体育、健康、养老、文化创意、文物保护等领域深度融合,开发出了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了乡村旅游精品化、品牌化发展。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花茂路径”、特色产业发展的“杉坪路径”、“三变”改革推动的“娘娘山路径”、景区带动的“赤水路径”、民族文化创新的“西江路径”、互联网助推的“好花红路径”、产业融合的“云谷田园路径”等多种路径,探索出了“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带”(景区带村、能人带户、项目带人)以及“三加”(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大数据+农户)三大扶贫模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也构建了大旅游助推大扶贫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2018年全省接待游客9.6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9400多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0.2%、33.1%,实现“井喷”。目前,我省开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寨突破3000个,农家乐近10000家,有2422个贫困村纳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324014户,贫困人口1076563人。2018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62亿人次,同比增长54%;实现总收入2148.33亿元,同比增长了36.6%,带动了30.3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

 

  因为我们经常做研究,常到西江做旅游探讨。西江目前有1300多户6000多人,99.5%的人口属苗族。以前吃饭靠种地、收入靠打工,自旅游开发以来,特别是2008年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苗寨举办以来,西江苗寨的发展及脱贫致富迅速跨入快车道。游客量从2008年的77.73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1177.4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1亿元增加到100.08亿元;西江宾馆、酒店、客栈由2007年的16户增加到现在的405户。2007年,西江苗寨村民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2018年村民人均收入17930元。目前,西江苗寨千万元户达到10户,百万元户超过40户,十万元户超过200户。扎根在西江苗寨参与分享旅游发展红利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1700多户。此外,全县还有6531户贫困户入股西江旅游公司,户均每年稳定收益3500元。

 

  西江苗寨是我们贵州旅游扶贫的典型与缩影。

  
  贵州旅游扶贫的成效启示:全域统筹规划才能科学实施,各级精准发力才能落到实处,机制改革创新才能释放潜力,群众共享成果才能激发动能。贵州旅游扶贫的实践证明:守住青山,方得金山。“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就是在绿色发展中实现乡村振兴。
  
  建议:一是进一步健全乡村旅游系列国标,发挥旅游扶贫云的作用,确保发展优质高效。二是建议出台旅游资源资产化评估、核算标准或办法,建立旅游资源产权交易中心,提高“青山”转化为“金山”的效率。三是肯请国家在今年1500万人次职工技能提升计划,以及职业院校扩招中,向西部地区旅游人才培养、培训倾斜。
  
  我们国际旅游文化学院现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和产品设计4个本科专业,有旅游管理、旅游职业教育2个旅游方面的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特别是有贵州师范大学与原贵州省旅游局共建的贵州旅游管理学院,是非遗传承人群省级、国家级培训基地和教育部授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近十年来培养、培训了旅游、文化方面人才3万多人。在未来发展中,我们有责任、有能力、有热情为全省、全国旅游发展提供多层次的旅游职业师资和旅游管理人才。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电话:0851-83227453  邮编:550025

地址:贵州省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